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岭南画派纪念JN SPORTS馆焕新启用馆长李劲堃解读亮点

2024-12-27 15:18:14
来源: 网络

  江南体育官网10月24日下午,经过数载升级改造的岭南画派纪念馆重新启用,以新的面貌面向公众,并举行“从头越”系列展览开幕式。

  岭南画派纪念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与何镜堂共同设计监造,于1991年落成并投入使用,2023年被列入“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开幕式上,何镜堂表示,他提出的两观三性建筑论与岭南画派的思想一脉相承,岭南画派纪念馆建筑设计既有岭南特色,又与世界新艺术风格相融合,体现了岭南务实、包容、开放、创新,实现了意义、文化和时代的三位一体。岭南画派纪念馆重新启用,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样式的同时,实现了建筑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这正体现了岭南画派的创新精神。何院士希望岭南画派纪念馆继续弘扬岭南画派精神,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学习、借鉴,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各自的专业领域。

  在纪念馆重启之际,记者在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的带领下探访了焕然一新的纪念馆建筑和展厅,并对其进行了采访。李劲堃表示,“纪念馆的改造给我很大启发。我们正在探索如何把‘小馆’做到极致、如何把美术场馆的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同时,作为一个研究机构JN SPORTS,其跟美术馆之间新的定位也值得探讨。”

  观众走到纪念馆门前,便能一眼看到水池中矗立的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雕像,如火焰似城堡的门亭典雅别致,李劲堃介绍,“这是莫伯治先生的设计,他认为岭南画派在20世纪如同一把火炬。”

  改造后的展区集地方性、专题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为观众提供多元的观展体验,其中一大特点是大量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李劲堃表示,“我们的展馆空间小,因此充分使用了多媒体和多样化的展陈手段。这次展览通过几十个视频的播放,大大增加了展览的信息、资讯量。”记者看到,展厅内除了一个个小屏幕,还有覆盖整面墙的投影以及多个视频互动,增加了视觉冲击力。“我们这次展览是展厅空间使用的一次探索,希望以后更多人来使用这个空间。”李劲堃说。

  针对建筑原有的限制,设计团队首先对G层四周的窗户进行了整合,将其转变为展墙,以增加可用的展示面积。“围绕柱子派生设计的装置,可以承载很多研究素材和资讯。”李劲堃介绍。展厅通过装置和斜切构筑的柱子间展墙,对原本均匀分布的柱子进行了调整,打破了传统的方正布局,为展览空间带来新的活力和动感。

  进入一层空间,可以看到设计继承了原有的展陈空间,升级了硬件设施,以展示博物馆级别文物藏品的标准对接博物馆展陈条件,以更简洁、通透和恒温恒湿的展柜,为观众提供更舒适的观展体验。

  沿着楼梯走上二层,文献柜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观赏视角,横贯整个二楼展区的恒温恒湿玻璃展柜构筑了一个简约、透明且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展示区域。这里开启了“20世纪30-50年代‘新国画’写生研究——以黎雄才、关山月为例”展览部分,以研究文本为基础,尝试探索一种阅读式的展览模式。“我们通过整合学术论文、历史文献及影像等研究性文本,鼓励观者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来获得关联与启发。”李劲堃表示,不同于以往美术展览,展厅中部展台上的文献、资料是主线索,四周展柜里的美术原作则是辅助,更重要的是,展览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文献、数据,以及交流环节中采集的相关信息,都将成为岭南画派纪念馆艺术交流互动“大数据”的积累。

  三层文献展台巧妙地把原有护栏改装成展台,圆弧形投影活化了展陈空间。集合作品图、文本资料、影像材料的研究成果让观众能够进行延伸阅读,“我们展出原作的时代背景,还原作品的社会环境,观众能够看到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李劲堃说。此外,墙上的时间轴清晰地勾勒出20世纪前、中期“新国画”写生历史,反映了岭南画派画家在“新国画”写生方面所做出的具有前瞻性的艺术探索JN SPORTS。

  李劲堃:升级改造后,岭南画派纪念馆在传承过去三十余载老馆的历史与积淀的同时,重新开馆启用,实现新跨越。在信息科技、艺术观念与传播途径快速迭代的新时代,在人文湾区建设的新机遇下,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岭南画派纪念馆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面对新型美术馆、巨型美术馆的不断涌现,“如何办馆”成为新的课题。我们必须继承岭南画派先辈的艺术精神,明晰办馆宗旨,展望未来“从头越”,为探索“老馆新用”“小馆精用”的新方法提供可能。

  李劲堃: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如何在既有历史沿革、历史积淀、历史影响力的中小型美术馆中,实现专业、专项的升级改造,实现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岭南画派纪念馆的变革提出的要求,更是当下展陈业态改革的一种尝试。

  一大批使用年份较长的美术馆,虽然有丰富的藏品与厚重的历史,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设备陈旧、空间窄小、人员不足等。而这些均需要我们从业人员共同努力,开拓办馆的创新思路,打破原来的运营局限,方能获得长足发展。

  近年来,我们以学术研究带动出版,出版带动展览,展览带动收藏与传播,这一系列的项目恰好契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为我馆开拓独特的办馆新思路,走出一条研究机构中的美术馆,以及美术馆中的“教学基地、研究平台”的差异化道路。

  我们不断推进美术馆的变革,升级更新馆务人员,实施与国内外专家学者横向项目合作计划,实行省内外各地美术馆协同研究项目等文化策略,不断输出高质量展览、送展览下基层,多渠道JN SPORTS、多方式开展学术交流,以研究项目培养人才,以研究扩大对文献、图片、视频、原作的系统性收藏,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李劲堃:岭南画派纪念馆立足岭南地区,梳理、传播地区积累下来的文化以及美术创作的最新成果,同时作为具有地方性、区域性的文化场馆,参与到全国美术馆的发展建设之中。

  岭南画派纪念馆是一个研究机构,同时也是个美术馆。作为研究机构,它有面积不小的展厅;作为美术馆,它又有很强的研究功能,出了很多“大部头”的研究成果。所以要考虑,如何在美术馆通过展陈更好地把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我们把研究作为展览的基础,探索以基础性研究为前导的展览。这次为重新启用策划的“从头越”系列展览,是由两个大的研究文本来支撑的。我们把文本中所引用的文献、书目、原作、手稿、图片、视频等佐证资料进行展陈,把文本研究形成过程中发现和使用的大量素材,以展览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把此次展览作为开放性讨论的课堂空间,邀请各方专家学者进行指导与讨论,期待在阅读展览及众多的第一手资料中,引发更多的思想火花,形成新问题、新线索,以启发纪念馆未来的研究方向,带动学术研究的发展。这次系列展览展期只有一个月,但展览结束后我们会把展览变成数据资料,以后向外输出巡展。

  我们在做美术馆展陈研究时也发挥在美术学院内的优势,把美术馆变成一个教学辅助的设施。以后岭南画派纪念馆可能会展出更多综合的研究成果,而不仅是国画。

  我们也尝试在展陈设计上增加参观的愉悦感,吸引更多观众走进我们展馆。我期待观众看完后告诉别人,美术馆也挺可爱的。

  李劲堃:面对变化中的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美术馆业态,着眼于人文湾区的地域性,努力打造一个集研究、展陈、时尚、智能的美术馆+文化综合体。

  传统的美术馆曾经是美术藏品与美术展陈、美术传播的引领者。美术馆必须“主动应变,以问题为导向”,打破自娱自乐式的展览,以系统性创新思维设置课题式项目,深入学术研究,关注当代艺术现状,引入互动式、人工智能手段进行学术策展,形成多学科交叉,采取新传播技术,努力在学术引领方面走在前沿。

  以大美术的视野,把对象与需求、方法与路径、美育与文化,把更多的世界资讯融入到展览与传播中,影响更多的人类行为,让艺术、科技和创意形成合力,产生新的美术馆形态。

020-888-88888